- 博鳌亚洲论坛三大学术报告:论坛定位于亚洲和新兴经济体,以推动亚洲区域合作为宗旨。《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新兴经济体报告》、《亚洲竞争力报告》是论坛最重要的三大学术报告,将重点发布亚洲一体化进展、以E11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状况、亚洲国家竞争力排名等。
- 由全球贸易复苏和中国强劲增长带动的亚洲经济回暖,具有多大的可持续性?
- 交通的快捷、便利正以超越想象的速度改善人们的生活。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哪些最具前景的技术突破和新的交通方式?
- 2030年起,印度将禁售传统燃油汽车,全面转向电动汽车;中国已启动传统燃油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并以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线。电动汽车是否代表了汽车的未来?
- 随着高铁的大规模应用,铁路的速度和便利性已今非昔比。更具革命性的超级环、4000公里/小时高速飞行列车已在研制之中。“大象起舞”的铁路,究竟可以有多快?
- “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分论坛以“合作的新时代:岛屿经济的包容性发展”为主题,交流岛屿地区合作发展实践,探讨岛屿经济体改革开放、陆海统筹的发展新思路,促进岛屿经济体包容性发展。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推动更多岛屿经济体热情参加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岛屿研究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委员会联合执行主席、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教授James Edward Randall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岛屿研究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委员会联合执行主席、马耳他大学教授Godfrey Baldacchino
-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市场战略正在发生哪些趋势性的变化?变化背后的因素和考虑是什么?
- 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被认为是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投资的最重要举措。
- 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在多大程度上对人工和就业构成挑战?特别是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会造成大面积失业吗?
- 有观点认为,主要央行货币政策陆续收紧,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方面,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抽离,令这些国家的货币和股市面临阶段性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在发达经济体持续去杠杆的情况下,新兴市场的总债务却持续攀升;全球融资成本尤其是以美元举债的成本上升,新兴经济体的外债负担、总体债务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 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发达经济体吸引制造业回流,在全球化红利减少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力从哪里来?
- 乡村衰退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无论是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还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落后地区,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正在扩大,“城进村衰”趋势不容忽视。
- 城镇化的急速推进,对乡村社会结构、乡村经济、乡村环境有哪些负面的影响?
-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RARD)主任刘彦随
- 邀请中欧班列、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欣克利角、柬埔寨西哈努克经济特区
等“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政府和企业,介绍“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与企业家分享参与“一带一路”的心得体会。
- 经济学者一般认为,每一个大的经济周期,从根本上都是由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所造就、所推动。全球经济此次复苏已近十年,但其是否足够强劲、持久,仍难以断言。
- 需要怎样的技术进步、突破、革命,才能给世界经济带来可持续的经济繁荣和新的经济周期?
- 多元化、兼并收购、做大规模,甚至跻身世界500强,一度是众多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梦想和成功标准。他们也很难理解IBM当年卖掉PC业务、索尼等日本家电巨头将利润率低的电视、手机等业务一一剥离。在血气方刚的中国企业看来,减肥,仅仅是日暮西山、难以为继的遁辞。
- 要规模,还是要利润?是做大,还是做强、做优?在中国经济从规模向质量转型的今天,作为经济微观个体的中国企业要重新思考和选择自身的方向。
- 湾区经济是世界经济版图的新亮点。以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为代表,湾区经济带既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又是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中国的湾区经济带,最具潜力者莫过于粤港澳大湾区。
- 湾区经济有哪些特征和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又具有哪些自身的独特优势?未来定位是什么?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难点和痛点所在。大湾区有效“融合”,如何克服这些难点?
- 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提高速度最快的两大经济体,同处亚洲,同属新兴经济体,合作共赢的空间远大于分歧与摩擦。从长远和两国的潜力看,龙象共舞,对亚洲和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 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如何逐步推动邮轮产业的发展?
- 沿线地区该如何加强融合,吸引国际邮轮产业巨头的目光,将自己纳入世界邮轮产业的版图?
- 开通国际邮轮航线,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制定、服务及销售业人才教育培训、邮轮签证政策放开等诸多方面的联动配合,这将会给沿线地区带来多大程度上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如何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城市联盟,以更好促进区域邮轮产业的发展?
- 与基础设施一样,能源资源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一带一路”在能源资源方面有着怎样的愿景、规划和行动方案?为能源资源公司可以提供了哪些新的机遇?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有能源资源生产国,也有消费国。以合作共赢为基调的“一带一路”,能否推动建立一种新型的能源资源伙伴关系?
- 2019年前后,5G将进入商用阶段。与4G相比,5G网格在哪几个方面有迭代性的进步?
- 3G、4G的广泛商用,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继之以一个又一个的移动互
联网“风口”。5G的商用化,是否意味着“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将成为现实,会催生哪些新的“风口”?
- 在美国退出的情况下,TPP余下11个签字国知难而行。淡化的TPP11在自由化水平上有哪些变化?
- 涵盖范围更广、照顾亚洲经济多样性的RCEP谈判取得重要突破。RCEP的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原则,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贸易与投资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 长期以来,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更多是“就亚洲谈亚洲”。涵盖亚洲、欧洲的“一带一路”,为亚洲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条不局限于亚洲、跳出亚洲的思路。“一带一路”,能否成为助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外力”?
- 中国政府首次发文倡导企业家精神,向企业家发出了什么信号?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时间段提出倡导企业家精神?
- 中国政府倡导的企业家精神,其核心内涵是什么?鼓励和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 G20杭州峰会通过《G20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化的经济何以成为G2o主要议题,并被列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药方之一?
- 2016年,中国非金融类海外投资高达1700亿美元。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建厂、兼并收购,本无可厚非,也为国家政
策所鼓励。但是,非理性的海外投资,比如大额非主业、不真实、不规范的投资行为却值得警惕。
-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海外投资的政策,基本考虑是什么?什么样的海外投资受到鼓励?哪些需要谨慎?
- 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迹象之一,是欧美发达国家加强对中国等新兴投资大国海外投资的限制和审查,尤其是兼并、收购。如何应对?
- 有观点认为,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海外投资对企业有利,对国家则未必,尤其是制造业外迁,企业虽然因此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但却带走了就业、税收和GDP,造成经济空心化,这也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根源之一。作为新兴投资大国,中国对企业走出去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 以足球、篮球先行的体育改革如火如荼,资本更是趋之若鹜,将体育产业推向风口。政府、市场和资本怎么样才能做到各尽所能,各司其职?
- 资本不断催生天价赛事版权,面对高昂的成本,版权运营者该怎么来实现盈利。
- 为了办好2022冬奥会,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怎么来实现未来冰雪产业总规模达1万亿元的规划目标?
- 互联网时代,运动员的价值被重新定义。这种变化给体育明星赋予了怎样新的使命与价值?
- 从古希腊到古老的东方文明,思想和人文领域的变革与进步,对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究竟是科技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进步?还是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人文精神应该是科技发展的灵魂吗?
- “科技改变生活”,这是一句常常听到的广告语。科技对我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无疑是最直接的,然而如果放眼历史的漫长时光,人文精神对我们的改变是怎样的?有哪些古老的智慧对当下的我们还有着深远的影响?
- 当我们被各种各样庞杂的信息所包围时,我们似乎都脱离了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但我们是不是真正的更具有“开放性”?历史上的哪些思想和智慧是让我们如今都自叹弗如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不是能够从历史中找到解答?
- 国内外的人文领域大家一起进行探讨。面对科技的爆炸,对于人文精神究竟是机遇还是阻碍?人文精神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和未来相处?举例:消费主义盛行是否会让文化更加同质化和浅薄化
(BFA大酒店一层亚细亚、怡景西餐厅;东屿岛大酒店莳味坪、、一层鱼丽宴中餐厅)
- 有观点认为,全球化已进入“下半场”,全球化红利退潮,曾经的拥趸者或裹足不前,或内顾倒退。贸易摩擦、贸易战、货币战风险加大,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全球化进入下半场,风险明显大于机遇。
-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一带一路”,能否解决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 政府、企业、学界如何为构建繁荣、包容、可持续的世界,协调合作推动2030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 如何整合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领域的公共政策而形成相互协调和高效运行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政策?
- 在全球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味着12万亿美元的市场投入,企业界如何抓住这一巨大商机而同时担当社会责任?
- 如何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创新给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的巨大和潜在机遇,同时应对
- 如何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开放和包容性国际合作平台来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不是在封闭中进行,而是与时俱进、与世界俱进,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与全球化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结果。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世界怎样改变了中国,中国又怎样改变了世界?
- 有观点认为,新型大国关系应主要体现在大国关系的韧性上,尽管存在诸多分歧,但依然能求得共识;局部性竞争是常态,但全局性合作是主旋律。韧性,就是不会因分歧、摩擦、矛盾,使两国关系偏离合作的轨道。
- 日本为应对通缩这一长达20年的痼疾,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有望走出通缩和通缩思维?
- 作为量宽时间最早、历时最长、力度最大的国家,日本的货币政策实践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 与通缩一样,人口问题困扰日本多年。有观点认为,增加女性就业、提高女性就业的质量,是解决人口问题最现实、效力最大的良策。女性经济学,能够奏效吗?
- 匠人精神,是日本制造业的“魂”和竞争力根本。但也有观点认为,过犹不及。对匠人精神的过度执着,可能会忽略行业的方向性变革、牺牲对市场和顾客的敏感。日本制造业有哪些需要反思的地方?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 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是各国通病。日本服务业该如何应对?
- 各国监管层对虚拟货币的认知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监管思路和实践。较为严厉的做法,是打击和挤压其中的炒作、投机、欺诈成分。最具代表性的,是对所谓ICO的严监管。
- 全球经济转暖,对金融业的改革并非好事。好看的经济数据和乐观的市场情绪,会掩盖原已暴露的金融痼疾、淡化改革的迫切与必要性。如何评估全球金融业的风险状况?在经济上升期,金融改革和去风险的动力来自于哪?谁来操刀?
- 次贷危机后,美国采取了大力度的金融监督管理措施。怎么样看待这些监管措施的作用?特朗普提出金融去监管,是出于什么考虑?
- 金融“去杠杆”、“防风险”,与楼市去库存、工业去产能并列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中国金融业有哪些风险要“防”,尤其是系统性风险?什么样的杠杆要“去”?需要在监管思路和体制上进行哪些改革?
- 英国标准人寿董事长、巴克莱银行副董事长Gerry GRIMSTONE
- 阿斯塔纳金融中心主席、哈萨克中央银行原行长 Kairat KELIMBETOV
- 未来10-20年内,全球4个最大的经济体中有3个将在亚洲(中国、日本、印度)。素有重视教育之传统的亚洲国家与地区,在经济发展起来后,纷纷投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在全球经济重点逐渐东移的背景下,亚洲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否跟上经济东移的步调?
-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避免大学的同质化?亚洲智慧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 特朗普总统的目标,是将美国经济提高速度提至4%。从劳动生产率、人口、投资三个方面,美国经济具备4%持续增长的潜力吗?
- 从居住、汽车、单车、联合办公到雨伞、充电宝、篮球、马扎、跑步仓、家居,共享经济的业态层出不穷,失败与成功兼而有之,真共享、伪共享兼而有之。共享经济的边界在哪里?底线在哪里?共享经济是不是已经偏离了初衷和本义?
- 作为一种新事物,共享经济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商业的认知。它能颠覆商业的本质和规律吗?
- 从资本的风口,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共享经济案例有哪些经验可以“共享”给后来者?
- 从2016年起的复苏,到2017年上半年的强劲行情,乐观的人表示,大宗商品已步入新的上升周期。
- 世界经济普遍回暖、特朗普万亿基建计划、以去产能为突出特征的中国供给侧改革、强力度的环保风暴,是否支撑这一判断?
- 美联储缩表、加息,主要央行相继收紧货币政策,怎么样影响大宗商品走势?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更加强化了吗?
- 如何避免因大宗商品行情“超前”、“透支”,损害处于中下游的实体经济和消费?
-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 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经历了哪些认识上的变化和实践探索?为何最终选择了“城市群”模式?
- 全球和亚洲范围内,哪些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选择了“城市群”模式?有哪些经验、教训?
- 城市群模式,需要破除哪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在体制机制改革、精细规划、深度合作、环境保护、文化融合等方面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 千年来,犀牛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它们曾广泛地漫步于亚洲和非洲地区,而如今野生犀牛已日渐珍稀,亟待保护。在珍“犀”自然公益之夜和我们大家一起探访犀牛的非洲故乡,保护犀牛的核心战场,邂逅世界上最后一头北方白犀牛,开始一场与自然和生命的对话。